被騙試鏡《甄嬛傳》!64歲李天柱拿到劇本才知演太監 硬著頭皮接了卻把「龍套演成經典」一角翻紅
要說哪部清宮劇最好看?可能有些人會覺得《金枝欲孽》好看,有些人會覺得《如懿傳》好看,有些人會覺得《延禧攻略》好看,但是在小編心裡有一個答案——《甄嬛傳》。
《甄嬛傳》是眾多大陸劇中的經典之作,之所以如此經典難以超越,除了劇本、導演、服化道等之外,演員選得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。可以說《甄嬛傳》中的每一個演員都選得恰如其分,而且從後宮娘娘,到只露臉一次的宮女、太監,個個都是演技派。
Advertisements
因此,不少演員因為《甄嬛傳》這部劇,將自己的演藝事業推上了高峰,演員李天柱便是如此。
Advertisements
李天柱在《甄嬛傳》中飾演「蘇培盛」一角。蘇培盛作為皇上最器重的太監,在劇中,他將謹小慎微、會察言觀色、八面玲瓏的太監形象演到了極致,讓觀眾印象非常深刻,不少網友還調侃他是皇上的「蘇妃」,可見大家對這個角色的喜愛。
Advertisements
其實李天柱出演蘇培盛還有一個小故事,當時《甄嬛傳》的導演鄭曉龍找到李天柱,稱讓他出演劇中一個重要的配角,戲份非常多,還需要剃頭,鄭曉龍就給了這麼多信息,李天柱沒想太多,就接下了這個工作。
Advertisements
直到開拍後,他才知道自己飾演的是一個太監, 雖然已經拍了幾十年的戲,但在此之前,李天柱從未演過類似的角色,感覺有些尷尬。在台灣的綜藝中,李天柱也公開表達過自己知道是太監之後,心裡的不甘心和惱怒。
Advertisements
但作為一名專業的演員,他還是很快轉變心態,消化角色,並將這個角色演得入木三分,堪稱經典。
Advertisements
李天柱1954年出生於台灣,在出演《甄嬛傳》之前,他在台灣地區已經有了一定的成就。李天柱26歲時,出演了人生中第一部電視劇《吾士吾民》,還因此入圍了台灣金鐘獎。後來,李天柱陸續出演了許多電視劇,拿下了第41屆和第51屆金鐘獎的影帝。
Advertisements
李天柱雖然在台灣地區擁有一定的知名度,但在大陸的知名度並不高。正是陰差陽錯被「騙」去出演了《甄嬛傳》,李天柱才在大陸的知名度才提升到了新高度,一夜爆紅。
在出演《甄嬛傳》後,李天柱在大陸接到了許多角色,其中不乏有許多高質量劇,比如《紅色》,這部電視劇豆瓣評分高達9.2分,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高質量國產劇。
李天柱在其中飾演「金哥」一角,這個角色和「蘇培盛」不同,是一個反面角色,陰險毒辣、兩面三刀、為了利益可以出賣兄弟,李天柱同樣演出了精髓,讓人恨得牙痒痒。
尤其是李天柱在劇中的口音,簡直讓人嘆服。不少港台演員都是有腔調的,李天柱不僅沒有,還配合劇中角色設定,說著一口流利的上海話,簡直讓人不敢相信他是台灣人。
雖然在演技上李天柱無可挑剔,是不可多得的實力演技派。但如今的李天柱在台灣口碑並不好,原因是李天柱在拿影帝獎時,說出了非常激烈的反同話語。
李天柱直接的話語遭到了台灣許多明星的公開反對,炎亞綸發文嗆李天柱:「我不想多說什麼,祝福你這樣思想的人。人類會滅絕我個人覺得是因為人類的自大和貪婪……」接著楊丞琳也發文回懟。除此之外,還有知名律師等人公開懟李天柱。
因為這一句話,李天柱不僅遭到同行們的炮轟,不少網友也嘲諷李天柱的思想,稱李天柱這是「晚節不保」,看來明星還是在注意自己的言論啊。
《甄嬛傳》沈眉庄歷史原型!14歲嫁雍正寵冠後宮,晉陞速度比甄嬛還快 唯一孩子被奪走
都說清後宮是個大染缸,任你曾經是多麼純潔的小女孩,只要踏入後宮,經過幾年的熏染,或多或少都會沾染宮斗的戾氣,從而捲入無休止的勾心鬥角中,不知不覺中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。這一點我們在《甄嬛傳》中,就能看出,無論是甄嬛、安陵容,還是華妃、皇后,哪一個不是從一個單純的妙齡少女、懷揣美好憧憬入宮的,可最後都或主動或被動地捲入後宮沒有硝煙的戰場中,斗得你死我活。
其中,沈眉庄因舉止得體,落落大方,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,尤其是她與溫太醫的愛情故事,更是讓人動容。其實,沈眉庄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,她就是雍正帝寵妃謙妃。
謙妃本家姓劉,為管領劉滿之女,據《嘯亭雜錄·王府官員制度》載「親王配長史一員,牧長二員,管領四員」,以官職來算,最多是個六品,極有可能是個包衣奴才。
康熙五十三年,劉氏出生。據說,劉氏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,雙眼炯炯,身材婀娜,深受父母寵愛。劉氏長大後,劉滿為了混個皇親國戚噹噹,就在雍正七年將其送入宮中,據說雍正第一眼看到劉氏,兩隻眼睛就再也挪不動,直接將其封為答應,隨即侍寢。
那時劉氏才剛14歲,正處於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年華,而雍正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,兩人的愛情,用蘇東坡的名句,叫「一朵梨花壓海棠」。
那段時間,是劉氏最為快樂的時光。入宮一年後,劉氏升了兩級,被封為貴人。真正歷史上,雍正的後宮是相對比較和諧的,作為一個十八九歲的小孩子,劉氏也特別受到皇后,皇太后的喜歡,成為整個後宮中的開心果。
古代後宮妃嬪,位置想要坐得穩,最重要的是要生下個一兒半女。雍正十一年,劉氏終於生下一個兒子弘曕,這也是雍正最小的孩子,母以子貴,生下皇子第二天,劉氏就被冊封為嬪,那時的劉氏剛過18歲,比日後成為皇帝的弘曆年齡還要小。
如果劇本能夠順利地演下去,隨著寵愛的加深,劉氏位分再升,成為妃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。但天有不測風雲,兩年後,雍正去世,留下了20歲的劉氏和年僅2歲的弘曕。
後宮向來是血雨腥風,沒有多少溫情脈脈。可能是以前見到雍正非常寵愛劉氏,乾隆生起了嫉妒之心。繼位後,對這名庶母,他採取的是明升暗降,釜底抽薪的法子,繼位第二年,就將其封為皇考謙妃,高高的供起來,也就是做一個後宮吉祥物。
隨後,乾隆將其唯一的兒子弘曕過繼給了自己的十七叔允禮,也就是甄嬛傳中的果親王。
將別人的孩子送給自己的叔叔做兒子,乾隆心腸之狠毒,做事之陰狠可見一斑。
失去丈夫後沒幾天,兒子也被搶走,劉氏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,但她除了跪接旨意,謝主隆恩之外,什麼都改變不了。
是啊,一個14歲就入宮,20歲出頭守寡的女子,怎麼跟高高在上的皇權作對,她心裡想著,等兒子長大以後,自己的苦日子也就熬到頭了。
但弘曕很不爭氣,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。允禮去世後,弘曕承襲親王爵位,他瘋狂斂財,無法無天,竟與平民爭利,惹得是天怒人怨。
乾隆二十八年,皇帝找了個理由,將他從親王降到郡王,再從郡王變成貝勒,原本是想著嚇唬嚇唬他,弘曕心裡特別害怕,竟然一病不起,過了不到一年就去世了,年僅33歲。
少年喪夫,中年喪子,對一個女人來說,劉氏算是倒霉到家了。中年以後,除了一個謙妃的名頭,一無所有,又經過了兩年的以淚洗面,劉氏去世。
為了表示哀痛,乾隆輟朝三天,留下幾滴鱷魚的眼淚,找個地方葬了劉氏,這樣,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。
曾經看過一個新聞,說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後上官氏,還未成年皇帝就去世,年僅18歲的她被尊稱為太皇太后,上官氏去世後,宮女檢查身體發現,她竟然還是個處女。
與上官氏相比,劉氏也好不到哪去,14歲入宮,20歲守寡,到她死後的30多年時間裡,她從一個少女變成一個婦女,卻享受不到一點男女歡愛的快樂。
劉像紅樓夢裡的李紈一樣,年輕尚輕,但心如死灰,這也是大多數後宮女子的宿命。在偌大的皇宮中,她就像一個籠中鳥,走不出,飛不了,最終成為荒原上的一抹墳塋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