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00萬買下別墅!卻遭2老人「帳篷堵門」勒索:沒450萬不能住 房主「超暖善後」感動全網

2019年,周先生看中了正在進行法拍的1幢3層小別墅。據周先生了解,這棟房子的原主人是因為資不抵債才導致別墅被法院收走,從而進行拍賣的。

這種來源的房子對周先生來說既有好處也有壞處,好處就是房子是原房東用來抵債的,房價要比市場價便宜很多。而且,周先生買房只需要與法院的人交涉,確定好之後就可以把款項直接打過去,不用親自面對原房東的。

壞處就是,周先生並不知道原房東所欠的債務究竟有沒有結清,如果自己買下房子,但卻有人常常上門討債可怎麼辦?一時之間,周先生有些兩難。


Advertisements

思慮過後,周先生決定再去觀察一下那棟房子。看過之後,周先生心中很是滿意,這棟別墅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周邊環境都很滿足他的預期,而且據他觀察,屋主所有的東西已經從房裡搬走,門口也沒有有人鬧事過的跡象。

周先生懸著的心落了下來,很快就以628萬(約2900萬新台幣)的價格拍下了這棟別墅,幾天後,周先生就將全款打給法院,這棟房子也正式屬於他。房子的事塵埃落定後,周先生繼續忙碌於生意,並沒有第一時間來進行裝修,一直到2020年1月份,周先生才有了空閑來折騰房子。

可這一次,周先生卻連屋門都沒能進去。有人堵在他家門口,聲稱他花的600多萬並沒有買下這個房子的全部,想要入住,還得再拿100萬(約450萬新台幣)來。周先生氣得不行,折騰了一圈,卻發現無論是社區還是城管都沒有辦法幫他解決這件事情,就連警察也拿對方毫無辦法。

Advertisements


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對方到底是什麼人,可以這樣罔顧律法?

被堵住的家門

時間來到2020年1月份,此刻的周先生正身處金華永康的山龍小區,這裡周邊都是農民自建的小別墅,錯落有致,看起來十分漂亮。只有周先生家大門前正對著的那條路上,佇立著一個小小的藍色帳篷,與四周環境顯得格格不入。

帳篷只有6、7平米,並不大,卻將周先生唯一可以出入的路堵得嚴嚴實實,周先生之前試過進門,可在這頂帳篷的堵塞下,他只能從一個很小的縫裡擠進去,進出非常艱難。

Advertisements

帳篷裡住著一對70多歲的老人,此時,他們坐在周先生的對面,表情都很不善。他們是原房東的父母,周先生一來就向他們強調,這棟房子已經被法院拍賣給了自己,與他們的兒子沒有關係了。

周先生

Advertisements


兩位老人氣定神閑地開口:「根據購房合同,你拍下來的只是108平方米的住宅區域,大門外的這塊綠地並不屬於你。我們住在這裡也不算是住在你的地盤上。但是,你如果想讓我們搬走,就必須出錢把門口的這塊綠地買下來。」

說完,兩位老人獅子大開口,直接要價100萬(約450萬新台幣)。周先生差點氣笑了,從沒聽說過買房子的時候還必須把大門外的公共區域買下來的。不過,他買房前做過功課,這片區域基本上都是多年前村子裡發給村民們的宅基地,也就是說,原房東是在得到地之後,才著手在上面蓋的房子。因此,周先生並不能夠確定門口這片地到底屬不屬於面前的這對老人。

可即便這塊綠地確實屬於他們,這小小的一塊地也絕對值不了100萬(約450萬新台幣)。周先生將這句話告訴了兩位老人,老人們思考了一會兒,退了一步,說只要給他們50萬(約225萬新台幣)就行。

Advertisements


周先生沒有立刻答應,他找到了社區的管理人員,詢問門口這塊綠地的歸屬。管理人員告訴他,小區所有別墅大門外的區域都屬於公共區域,各業主只有使用權,並沒有所有權。也就是說,即便周先生給了兩位老人50萬(約225萬新台幣),他們也沒有權利將這塊綠地賣給周先生。

周先生又問:「現在兩個老人以這樣的名義堵在我們家門口,你們不能想辦法解決一下嗎?」工作人員也很無奈,他們也沒想到會有人這麼賴皮:「抱歉周先生,我們社區並沒有執法權,沒有辦法強制要求他們離開,只能幫助你們雙方進行協商。」

Advertisements

周先生本人已經和兩個老人協商了很多次了,可他們寸步不讓,不拿到錢絕不離開。門口那片區域雖然不屬於兩個老人,可也不屬於周先生。這件事從本質上來說,也就只是兩個老人在小區的公共區域搭建了臨時建築,小區的住戶沒有意見的話,就憑周先生一個人的力量也做不了什麼。


Advertisements

可是,這裡的住戶基本上都是當年同一個村裡的村民,大家守望相助10多年,他們自然不可能去給兩位老人找麻煩。更何況,兩位老人搭建帳篷的位置很微妙,隻影響了周先生一家的出入,並沒有影響到別人。兩個老人年齡又大了,要是因為這件事出點什麼問題,誰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。因此,沒有人願意趟這趟渾水,大家都對他們的做法視而不見,只有周先生為徵求自由出入的權利與兩位老人爭辯。


拆不了的帳篷

周先生也很無奈,他也不想和兩個70歲的老人對上,更不想因為自己的緣故讓老人們身體出現問題。幾番思索之下,周先生又找到了城管,詢問他們的帳篷算不算是違章搭建。

城管部門也感到棘手,對於這種環境裡搭建的帳篷,他們也無法定性屬不屬於非法建築。不過,這頂帳篷影響了業主的出入是毋庸置疑的,僅憑這一點,他們就可以採取強制手段拆除這頂帳篷。


周先生聽了這番話,心下一松,只不過,他心裡還是有些擔憂:「兩個老人家年齡太大,如果強制拆除,他們會不會受不了這個刺激?」

城管部門顯然也有這樣的擔憂,商議之後,他們決定先去和兩個老人交涉一番。交涉很不順利,兩位老人脾氣執拗,死也不願意從這裡搬走:「我們已經沒地兒去了,欠債的又不是我們,憑什麼趕我們走?」說完,兩名老人動手將城管轟了出去。

協商不了,城管部門只好採取強制措施,強行拆除兩個老人的帳篷。在這個過程中,兩位老人哭天搶地,還坐在地上撒潑。無奈之下,拆除只好中止。後來,城管又上門幾次,兩位老人還是那個態度。


雙方僵持不下,不過,最後還是城管部門的人佔了上風,徹底拆除了這頂帳篷。可他們還沒有來得及高興,兩個老人就在原來的地方又搭建了一頂。就這樣,拆了建,建了拆,誰也拿對方沒有辦法。

周先生快被這樣的狀況搞崩潰了,由於他是業主,每次雙方交鋒的時候他都必須在場。周先生又不是閑人,還有一大堆的工作要做,怎麼可能天天蹲守在這裡跟兩個老人打擂台。

為了不再影響自己的生活,周先生決定去派出所報警。員警們態度很好,在了解完情況之後,他們告訴周先生,兩個老人將帳篷搭在住房門口,影響到了原業主的生活,已經違反了治安管理條例。按照法律,他們可以對兩位老人進行拘留。


可難纏的地方在於,兩位老人的年齡都已超過70歲,就算警方採取拘留的處理方式,也不能真正執行。員警無奈地表示,就算是他們也只能和社區以及城管一樣,採取協商的方式。

鬧了半天,事情還是回到了原點。想要兩位老人離開就必須和他們協商,想要協商成功,周先生就必須要以50萬的價格買一塊根本不屬於他的地,也就相當於周先生直接拿50萬打水漂玩。

只要不是傻子,都不可能答應這麼荒唐的事,所以,這件事情繞來繞去還是一個死結。

如今,兩個老人已經被周先生激怒了 ,不再願意再與之交談。周先生卻總覺得老人們的態度有些奇怪,似乎從他手裡拿不到錢,兩個老人就活不下去似的。


於是,周先生又找到了媒體,想讓媒體們挖掘一下,看看這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。說不定找到老人不願意離開的原因,就能夠為這件事情找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。


無家可歸的老人

媒體的動作很快,或許是老人也不願意和他們這樣繼續僵持下去,幾次交談之後,老人就將記者們帶進了自己居住的帳篷。

記者們剛一進去,表情就無比驚訝。帳篷裡的環境比他們想象的還要糟糕,由於近幾天一直在下雨,帳篷中非常潮濕,溫度也幾乎和室外一樣低。兩個老人站在帳篷的角落,凍得直發抖。

記者想再進去看看,卻沒找到什麼能下腳的地方。帳篷中擺著大大小小的紙箱子,裡面都是老人從別墅裡收拾出來的東西。帳篷的一角放著一張簡易的床,床很小,上面鋪著幾張報紙充當床墊,報紙上是一床薄薄的被子,被子上還蓋著幾件衣服,記者光看著就覺得睡在上面一定很冷。

這麼糟糕的居住環境,也不知道兩個老人是怎麼堅持下去的。


老人告訴記者,當初村裡抓鬮宅基地的時候,他抽中了這一塊地。建好房子之後,他就將房子寫在了兒子的名下。「我們這裡的風俗就是這樣的,房子都是留給後輩的,所以建好之後我們就直接給了兒子。」

這房子雖說是在兒子名下,但這十幾年來其實都是兩個老人在住。突然有一天,房子被法院派人收走,還強制要求他們必須在幾天之內搬出去。那時候兩個老人才知道,兒子在外面欠了債,把家裡都敗光了,就連他們養老的房子都被抵了出去。現在,他們聯繫不上兒子,自己也沒有地方去,只能賴在這裡。

而且,兩個老人覺得自己的思路也是有些道理的,周先生購買的確實只有108平方的住宅區,門口這一塊兒不歸他,他們住著也沒什麼錯。記者告訴老人,這塊綠地確實不歸周先生所有,但也不歸他們所有,這裡是公共區域,就算兩個老人想出售,他們也沒有這個權利。


為了幫老人解決住宅問題,記者聯繫到老人欠錢的兒子。兒子告訴他們,目前自己的債務還沒有還清,還欠著兩三百萬,目前在外面租房子住。他不是沒有聯繫過父母,可父母嫌兒子敗家,不肯搭理他,更不肯跟他一起住。兒子說,鬧到現在,自己也沒有辦法,父母向來執拗,絕對不會聽自己的話的。

另一邊,周先生認為自己是從法院那邊購房的,或許法院能有更好的解決方式。詢問過後,法院回復周先生說他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。這件事從始至終周先生都是受害者,只要他提出訴訟,法院自然會給他一個公道。

周先生思考了一番,還是不打算這樣做,他心底裡對兩位老人也是有些同情的。周先生想,既然兩位老人無家可歸,那他不如出一筆安家費給他們。老人有地方去了,自然就不會再來糾纏他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