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教育為何區別於臺灣教育!日本媽媽給孩子的「10條家規」 值得家長借鑒

!!注意!!
此文章未上線!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!

想教育出招人待見的孩子,家教是很重要的!如果孩子在外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,很多人就會說:“有沒有家教?”“你家大人怎麼教的?”我們說國有國法,家有家規,一個良好的家規對於一個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非常重要的,對於家規,各家有各家的不同。




今天想跟大家聊一個話題,就是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?我覺得,我們中國的教育和日本的教育,在理念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。中國有一句話,叫做“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,但是在日本,卻找不到這一句話。

因為中國實施的競爭教育,你只要考得比其他同學好,你就充滿希望。至於其他同學考得好不好,與你不搭界。而日本實施的是能力教育,就是培養每一個孩子具備生活、學習、工作的綜合能力。學習成績好的,可以去考東京大學。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,可以參加工作或者自己開店,沒有人歧視你,因為行行出狀元,並非東京大學畢業的,一定有燦爛的人生。



在談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之前,我先來說一件事情。一個多月前,了一位網友的留言,他的女兒在東京一所很著名的大學裡讀博士,但是卻得了嚴重的抑鬱症。在許多人的眼裡,這位26歲的女孩是一個既聰慧,又漂亮的女孩,就像一位公主,甚至有點高不可攀。但是她卻在異國他鄉得了嚴重的抑鬱症,幾次逃離學校,還有過一次自殺行為。學校很擔心,父母親更擔心,就這麼一個孩子,有個三長兩短怎麼辦?

她說學習和精神的壓力太大,她承受不了,她想逃避這個世界,但是又無處可躲。我問她,你的壓力來自哪裡?她說自己從小學習成績很好,在年級段都是第一第二名。但是到日本以後,發現一個研究室的同學,都比自己出色。自己很努力地在實驗室裡做實驗,總得不到好的成果,以往的那種靈性的感覺再也找不到。逐漸地,自己沒了自信。


我終於明白了一點,這個女孩從小就是個學霸,一直到大學畢業,在所有的同學老師和親戚朋友面前,她始終是一個聰明而驕傲的公主。但是,到了日本留學之後,身邊沒有了那種眾星拱月的感覺,她一下子就失去了自我。而微信群裡,高中大學同學不斷曬出談戀愛結婚、出國旅遊、買房買衣服的資訊,而她不僅每天呆在實驗室裡,而且到現在還沒找到男朋友,忽然發現自己活得很窩囊,精神一下子陷入崩潰的狀態。


學校很重視這位中國女博士的心理治療,給她介紹了最好的醫院,同時也安排老師同學與她溝通交流,但是病情時好時壞,最終不得不中斷學業,隨父母回國治療。我感覺到,這位學霸型女孩子,學業上一直是成功者,但是人格教育上存在許多的缺陷,她的內心,缺少一份堅強,容不得委屈,經受不住打擊,甚至容不得別人比她好。之所以造成這麼一個悲劇,我們父母親的家庭教育存在問題,或許我們的社會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。

我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,就是感覺到,日本在教育孩子自立、自律、自強,學會忍耐和打擊的過程中,它有一套獨自的方法可以供我們中國父母參考。

教育孩子,首先是自立!


不知大家有沒有看到過一張照片,就是日本皇太子的女兒愛子第一天上小學的照片。這一張照片中有三個人,皇太子爸爸、雅子妃媽媽,還有愛子。但是,孩子的書包,不是爸爸媽媽幫她拿的,而是自己背的。


日本人看這一張照片,覺得很正常,但是我們有些中國網友,卻把它當成了一件大事情,因為居然沒有人為這麼一位6歲的女孩子拎書包。

這裡面,我們就發現了日本人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,那就是“自己能做的事情,一定要自己做。孩子的事情,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,父母親不要代替。”所以,從小培養孩子自立的精神,不給別人添麻煩,包括不給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這些最親近的人添麻煩,這也成了日本人與日本社會的一個基本的行為準則。


在日本的孩子教育當中,動手能力教育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人格教育。日本的孩子,不管學習多忙,都要幫助媽媽做家務,學會疊衣服,倒垃圾,自己整理玩具。吃完飯,碗筷都必須自己收拾好拿到廚房裡去,不能放在飯桌上一走了之。


日本政府規定,小學生都必須在學校裡吃午餐。但是這個午餐不是去食堂裡吃,而是在教室裡吃。值日生必須自己去食堂裡把飯菜抬到教室裡,然後分給每一位同學。而每一位同學吃完午餐後,必須做兩件事:一件是自己把託盤和碗筷送到洗碗池裡自己清洗乾淨,包括把牛奶紙盒拆開沖洗乾淨,然後把碗筷各自歸類放好。第二件事,就是全體同學搬課桌,光著腳翹著屁股用毛巾手擦地板,把整個教室與走廊擦洗一遍。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